(原标题:在华召回,国外“甩锅” 特斯拉“花式操作” 车主为何热情不减?)
每经记者 李星
10月24日,特斯拉车主孙毅(化名)收到了两封邮件,邮件内容都是关于特斯拉的召回通知。“通知称车主的车辆在召回范围,需要更换前悬和后悬,并明确免费更换前悬架和后悬架所需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1.8小时。”孙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就在孙毅收到上述邮件的前一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消息称,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宣布,因前后悬架存在安全隐患,自10月23日起召回共计近3万辆进口Model S和Model X电动汽车。
但随后特斯拉的态度开始反转。在日前特斯拉递交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信件中,该公司表示:车辆无需进行召回,因为车辆悬架并不存在缺陷,出现损坏并非质量问题,而是车主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言外之意,特斯拉将责任指向了司机,并表示不会在中国以外地区进行召回。
对此,一位进口Model 3的车主无奈表示,“只能说养大了狼,现在被狼反咬一口。”
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的第一次“甩锅”。在近期频发的“失控”事件上,特斯拉也多给出“车辆没有问题”“车辆系统不存在故障”“车主踩错刹车”等调查结果。
日前,特斯拉在其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汽车安全报告”中称,今年第三季度,在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参与下的驾驶过程中,平均每459万英里(约合738万公里)的行驶里程里就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这一数据相比第二季度每453万英里(约合729万公里)的数据而言,事故发生率略有改善,但改善并不明显。
当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仍处于上升势头,但频频“甩锅”行为已经引发消费者不满。
视觉中国图
“甩锅”车主遭网友调侃
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文件显示,特斯拉召回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车辆,共计29193辆。
“在经受较大的外部冲击时,这些车辆可能会发生后悬架上连杆变形,继续使用车辆时该部件会进一步弱化,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断裂,影响车辆的操控,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上述文件称。
同时,特斯拉还将因类似原因召回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8年1月1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车辆,共计19249辆。
上述召回中,需要同时召回更换前悬架连杆及后悬架连杆的车辆为18608辆,仅需召回更换前悬架后连杆的车辆为10585辆,仅需召回更换后悬架上连杆的车辆为641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销售的Model S 、Model X超过6万辆。这意味着特斯拉此次召回总数约占其在华近一半销量。
不过,特斯拉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认定的召回原因并不认可。根据外媒消息,特斯拉在随后递交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信件中表示:“由于SAMR(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和DPAC(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认为相关车型需要被召回,特斯拉只能选择被迫自愿召回相关车辆,尽管特斯拉不同意上述机构的观点,但仍然选择了自愿召回方案。”
特斯拉认为,这部分召回的车型与北美车型采用的是同样悬挂系统,但中国市场悬架发生问题的概率为0.1%,全球其他地区却只有0.05%,这可以证明特斯拉的车辆根本不存在缺陷,悬挂出现问题也是车主使用不当造成的。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车辆发起召回并不是无缘无故做出的决定,必是经过严格调查和取证,确定车辆确实存在问题,才会对问题车辆进行召回。
面对特斯拉这一“甩锅”做法,网友们纷纷出来调侃,“(特斯拉的意思是)车买了不能开,要供起来”“不是我车不行,是你们不会开”“意思是过减速带坑坑洼洼要停车扛过去吗?”
“失控的6秒钟”引质疑
特斯拉“甩锅”车主并不是个例。10月19日,一位微博实名认证用户“电动老王-”发布消息称,其爱人驾驶的特斯拉Model 3在北京崇文门路口,通过红绿灯之后,车辆突然向右偏出车道,且方向盘转不动。最终车辆冲上公交站台,导致一名交通协管员受伤。
从网上公布的车辆行车记录仪视频可以看到,车辆行进过程中逐渐从主路上向右偏离,直至撞毁公交站台旁的手扶栏杆,最后停止。
该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不少网友质疑驾驶员是否操作不当。对此,“电动老王-”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复:“爱人不存在开车玩手机情况。事故发生后,她已经忘记是否开着AP(自动辅助驾驶),以及是否来得及踩刹车,事故之后大脑一片空白。”
“电动老王-”对方向盘出现偏差很难回正,以及车辆紧急制动功能在前方出现障碍物没有启动的情况提出了质疑:“希望特斯拉能对这个情况给出一个解释。”
有网友也对此提出疑问:“电脑会出现卡顿,而且使用时间久了系统就有问题,智能化的电动车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电脑的问题?”
对此,10月20日下午,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认证的微博账户“特斯拉客户支持”回应此事称,“经过对车辆的勘察和数据整理,该车辆在事故发生时未开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直至碰撞发生,未发现包括转向系统在内的任何系统故障。”
对于特斯拉的这一回复,网友们亦是用“甩锅”来形容。有网友评论:“首先如何证明车子的任何异常都是被记录了。其次,就算是有了记录,程序就真的没有bug?要是程序员能发现所有bug,那么世界上就没bug了。”
也有网友表示,为预防“甩锅”事件再次发生,特斯拉车内需要再增配一个全方位的车内摄像头。
事实上,在查看特斯拉提供的车辆行驶数据过程中,“电动老王-”在肯定刹车系统确实没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疑问:“车辆方向盘向右8度,持续了6秒的时间。这6秒钟是否是间歇性问题,变成了悬案。”
近期车辆“失控”事故频发
北京发生的这起特斯拉“失控”事件,已经是4个月来,特斯拉在中国发生的第5起“失控”事故。
今年6月16日,江西南昌一辆特斯拉Model 3发生撞击事故后起火。该起事故是今年以来,国内首起特斯拉车辆因“失控”发生的交通事故。根据车主陈宇(化名)自述,当时车辆时速突然从50~60km/h自动提速至127km/h,且踩刹车无效,车辆失控开出约8公里后,最终撞上土堆翻车起火。
但对车主陈宇的上述说辞,特斯拉方面并不承认。“经后台调取车辆行驶数据及现场勘查情况发现,系统检测到事故发生前几分钟及碰撞时,驾驶员有踩下加速踏板的信号,无踩下制动踏板信号。”特斯拉方面称。
“车辆肯定是失控了,就算特斯拉方面不承认,这也是100%的事实。”10月21日,陈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截至目前,除了特斯拉方面给出车辆不存在“意外加速”的结论外,交警方面还未给出最终调查结果。
陈宇告诉记者,今年8月,特斯拉负责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在调解过程中,曾提出对于这起事故提供10万元左右的补偿金,但拒绝称是赔偿金。对此,陈宇没有接受。
“9月,我们也沟通了两三次。这期间,特斯拉方面坚称车辆没有问题。不仅如此,对方也不再提及补偿的事情。”陈宇表示,“等身体养好后,如果特斯拉仍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我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不排除起诉特斯拉。”
陈宇的这起事故发生后,特斯拉类似的车辆“失控”交通事故开始在中国频发。如8月9日,上海一辆特斯拉Model 3突然“失控”冲入位于上海杨思路的一座加油站内,不仅撞坏防撞杆等设施,还撞坏了站内3辆机动车,撞伤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车主。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该特斯拉车主描述称,事故发生时,自己正驾车沿着杨思路西向东行驶,为防止撞击前方土方车,他试图撞击绿化带强制减速,但车辆失去控制,径直撞入加油站。
8月12日,浙江温州某小区,一辆特斯拉Model 3行驶到小区门口,车辆突然加速,高速冲撞至停车场的拦截杆,并接连撞击14辆车,车主受重伤。该车主称,车辆在距离停车场100米左右,突然加速且刹车失灵,撞开了收费处的栏杆,并冲进停车场内,导致事故发生。“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特斯拉失控且刹车失灵。”该车主说。
9月5日下午,四川南充一辆特斯拉Model X撞到多个车辆和路边行人。南充交警一大队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该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和多车受损。截止目前,事故原因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特斯拉方面称:“根据对车辆数据的分析,显示车辆没有发生故障。我们会尽全力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
截至目前,对于上述国内发生的几起“失控”事故,特斯拉方面给出的回应多为“车辆没问题”或“尚在调查中”。截至记者发稿,关于近期频发的“失控”车辆事故原因,特斯拉与车主双方仍各执一词。
一位特斯拉内部人士明确告诉记者,特斯拉发生“意外加速”且刹车失灵的情况几乎不可能。
但特斯拉“意外加速”失控事件并不仅仅在中国市场发生。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收到一份请愿书,其中包含127起特斯拉车辆“意外加速”事故的投诉,涉及123辆车和110起撞车事故,52人受伤。特斯拉“意外加速”车辆涉及2013年至2019年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包括Model3、Model S和Model X车型。
对于上述控诉,特斯拉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称:“关于车辆安全隐患的质疑是做空者对特斯拉的抹黑,特斯拉车辆不存在‘意外加速’情况”。
自动驾驶“失控”概率小?
“我们分析了解到的每一起车辆意外加速事件的驾驶数据,结论是特斯拉汽车在所有事件中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只有当驾驶员让汽车加速时,汽车才会加速,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辆会正常减速或停止。”特斯拉方面表示,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无意间同时踩下了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根据设计要求,制动踏板的优先级会更高,此时加速踏板的指令将不会发生作用,电机扭矩也会被切断,持续踩下制动,车辆就会停止。
对于特斯拉的解释,一位在一线工作十余年的资深汽车技术人员承颢(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作为高端智能化电动车的鼻祖,特斯拉同时出现失控和刹车“失灵”的几率确实非常低。“出现类似的情况,相信特斯拉相关技术人员已介入排查。不过,若真有类似情况出现,也有可能因为几率非常小且无规律可循,技术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也很难发现。”
那么,高度智能化的车辆是否会存在“意外失控”且刹车失灵,但后台监控不到的现象?“这种情况也不是不会出现,只是发生几率非常小。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所有信息,还不能支撑我们去下一个结论性的判断。”10月22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能驾驶企业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理论上讲,上述情况有可能发生,如故障数据没有及时上传回后台。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因为这种故障事件的触发条件比较复杂,不容易在实验室中测试出来。
事实上,自2018年开始,特斯拉一直通过发布季度报告的形式,比较在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启动与关闭状态下,发生每起事故时汽车的行驶里程,以在改进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的安全性方面创建一个基准。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6日,特斯拉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汽车安全报告。该报告显示,在第三季度中,在启动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的驾驶过程中,每行驶459万英里(约合738万公里)会发生一起事故,相比于第二季度每453万英里(约合729万公里)的数据而言,事故发生率略有改善。
但对于没有启动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但是启用了特斯拉主动安全功能的汽车而言,今年第三季度其每行驶242万英里(约合389.46万公里)就会发生一起事故。而在去年第三季度时,这一数字是每行驶270万英里就会发生一起事故,情况反而恶化。